贵州省本级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省有关部门(单位)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省直部门所属单位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各市州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贵阳市2019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报告

——2020年6月29日在贵阳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上

贵阳市人民政府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贵阳市2019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已于2020年5月经市十四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现将经市、区(县、市)财政部门认真清理核实各项财政收支后,汇编成的2019年全市财政总决算(草案)报告如下:

一、2019年全市财政决算情况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72,610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加上级补助收入2,275,154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19,614万元、国债转贷上年结余112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33,779万元、调入资金834,880万元、上年结余217,431万元、运用预算周转金10万元,收入合计8,254,598万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88,224万元,比上年增长15.16%,加上上解上级支出375,402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11,957万元、调出资金14,0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96,309万元、国债转贷结余112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67,586万元,支出合计8,254,598万元,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全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6.06%,继续保持了较好的质量。与年初报市人大通过的预算执行情况差异主要是年度终了后部分在途收支数引起的收支变化。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148,845万元,加上级补助314,580万元、上年结余725,314万元、调入基金14,00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642,687万元,收入合计6,845,426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4,423,172万元,加上解上级支出330,0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642,687万元、调出资金805,717万元,年末政府性基金滚存结余643,850万元,支出合计6,845,426万元,全年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59,02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2,576万元,上年结余3,267万元,本年支出完成163,309万元,调出资金29,163万元,年终结余2,391万元。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921,610万元,支出完成2,509,935万元,本年收支结余411,675万元,年终滚存结余2,988,254万元。

二、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一)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22,476万元,为预算(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调整预算,下同)的103.07%,同比增长8.23%。加上级补助收入109,056万元、下级上解128,508万元、债务(转贷)收入55,961万元、国债转贷收入上年结余1,120万元、上年结余42,759万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入186,115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2,580万元,减上解省支出121,016万元、债务还本支出51,463万元,市本级实际可支配财力2,036,096万元。支出完成1,974,838万元(减省下专款251,522万元,加结转上级专款28,334万元、下区专款499,140万元,实际支出2,250,790万元),实际支出为预算的99.97%,比上年增长14.09%。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1,804万元,国债转贷结余1,12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年终结余28,334万元,全部为结转下年上级专款。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二)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633,441万元,加上级补助203,507万元、下级上解13,535万元、上年结余500,716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74,627万元,减补助下级支出1,514,14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74,627万元、调出资金186,115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合计1,650,939万元。基金预算支出1,209,612万元,基金预算滚存结余441,327万元,全年基金预算收支平衡。基金预算滚存结余主要是2019年底入库未清算的土地出让收入,在2020年清算后安排支出。

(三)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9,25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242万元,上年结余3,150万元,补助下级230万元,国有支出经营预算收入合计24,421万元。支出22,386万元,结余2,035万元。

(四)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592,221万元,支出2,205,946万元,本年收支结余386,275万元,年终滚存结余2,676,334万元。

三、支出决算总量与结构主要情况

从各支出类别与预算比较情况来看,支出执行数结构与预算基本一致,未出现超预算支出的情况,市本级民生投入129.51亿元,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55%,其中,公共安全支出20.93亿元,教育支出29.35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3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32亿元,卫生健康支出23.98亿元,节能环保支出5.79亿元,农林水支出12.44亿元,住房保障支出5.87亿元,其他城市维护等支出8.53亿元。具体各类支出完成情况见附表。支出总量和结构情况符合《预算法》和相关法规的要求,支出预算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偿债、保重点”的顺序安排,达到中央、省、市的要求。各项支出按预算管理相关规定有序拨付,实现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有力地保障了中央、省、市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市直部门履行职能的需要。

四、重点支出与重大投资项目主要情况

(一)加力减负,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大开放、大招商,推动中高端消费、中高端制造,促进实体经济大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推动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投入4.11亿元市级资金对吉利整车产业化项目、新能源汽车、“千企改造一企一策”、贵阳市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等项目予以扶持。

二是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畅通经济循环。设立“贵阳市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到位资金3.64亿,撬动社会资本9.73亿元;统筹整合贵阳市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筑信贷)、担保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筑保贷),新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贵阳市政策性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设立贵阳市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资金,到位资金1.3亿元,资金累计使用量21.94亿元。

三是发挥投资关键作用,聚焦关键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助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市级拨付东纵线延伸段道路工程项目资金9.04亿元,拨付保障性安居工程上级补助资金(含中央、省)2.63亿元。市本级新增“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系统提升工程PPP项目”和“贵州省乌当(羊昌)至长顺高速公路PPP项目”2个入库项目,投资总额227.2亿元。截至2019年底,市本级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共实施基础设施项目9个,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投资总额876.74亿元(其中:3个轨道交通项目投资583.97亿元)。

四是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和减税降费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市累计减少社会税费负担103.02亿元。安排0.13亿元用于“一网通办、一门服务、一次办成”政务服务大数据运用平台建设。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时向中标或成交供应商支付采购资金,持续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

(二)突出重点,奋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是把防控地方债务风险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禁违规举借政府债务。积极做好债务风险防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全市严格按照“八个一批”和“十四条化解措施”要求,超额圆满完成了年度化债任务。积极做好政府债务本息偿付工作,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

二是巩固全市脱贫攻坚成效,服务好全省脱贫攻坚大局。把“三农”工作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投入只增不减,安排农业农村工作资金22.4亿元,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投入资金助推脱贫攻坚。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积极转变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正向激励作用,变直接补助为以奖代补,建立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挂钩的资金分配机制,调动区县政府在乡村振兴方面投入的积极性。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市级财政共计投入资金0.36亿元,助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乡村环境整治和固体废物治理“五场战役”。拨付登高云山森林公园建设项目资金0.69亿元。全市各级投入造林资金0.88亿元。加大政府采购环节优先购买节能环保产品的工作力度,全市节能产品采购占同类产品采购的65.61%,环保产品采购占同类产品的65.52%。

(三)完善措施,精心做好民生保障

一是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实施“百校攻坚”行动,新增学位4.88万个,全市教育投入达到126.8亿元。对全市公办幼儿园及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下达补助资金0.11亿元。压缩市本级各级党政行政机关经费的8%用于中职学生资助及教育精准扶贫。

二是保障就业创业稳步推进。全市支出就业补助资金4.02亿元,主要用于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02亿元保障基层创业就业,主要用于支持省属三所技工学校“两后生”预备制培训、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补充区(县、市)就业资金池等。并为建成首个青年人才“筑梦驿站”作好资金保障。

三是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40元,达到530元/人/年。下达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共计14.67亿元。市本级下达养老服务业资金0.46亿元,主要用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高龄老人长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

四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市累计支出城乡低保金3.95亿元,特困供养金0.65亿元。市级安排福利院三无老人、三无儿童专项经费0.12亿元。全市共安排2020年筑城温暖活动元旦、春节期间慰问资金0.76亿元。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低收入困难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0.5亿元。

五是保障食品供应安全。为全力做好猪肉市场应急保供工作,市级安排0.16亿元用于生猪养殖防疫监管、生猪家庭牧场建设及优质种猪引进、冻猪肉储备费用补贴等。在应急补贴机制下,对异地调运定点屠宰且有效供应的生猪,给予每头50元的运输补贴。拨付“菜篮子”工程专项资金0.92亿元,支持全市154个惠民生鲜超市建设,健全生鲜稳价保供机制。投入食品安全经费0.32亿元,建立财政投入稳定保障机制,用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检查等。

总体来看,2019年我市财政资金紧扣中央、省和市部署的重大发展战略,全面支持推进“三大攻坚战”,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经济发展、保障民生需求,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良好。

(四)重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情况

按照中央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要求,贵阳市积极推进预算绩效信息公开透明,2019年向市人大提交审议了15个市级重点项目支出绩效目标,主要聚焦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大、公益性强的重点项目。各预算主管部门对这些项目开展了绩效自评价工作,评价资金总额176169万元(评价结果详见下表)。

序号项目名称年度项目金额(万元)自评得分等级

1贵阳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项目163491分优

2贵阳市城市低保补助资金项目30538100分优

3贵阳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二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配套项目397697.5分优

4贵阳市学前教育发展专款项目1600097.25分优

5贵阳市更新两城区中央和人行护栏项目530099分优

6贵阳市环境保护监测自动站建设、运行维护项目379.394.5分优

7贵阳市智慧交通平台项目150083.6分良

8贵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775093.56分优

9贵阳市粮食风险基金项目813095.5分优

10贵阳市食品安全生产和流通环节监督抽检项目136299分优

11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100093.31分优

12贵阳市“3个20万”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专项经费4000098.8优

13贵阳吉利整车产业化专款项目3260099分优

14贵阳市惠民生鲜超市建设项目1800098.12分优

15贵阳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R&D经费投入后补助资金项目800094.09分优

从重点评价项目绩效情况看,民生类项目回应人民关切的农业、教育、社保、环保等问题,发挥财政资金的保障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贵阳市2019年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完成了以“果、药、茶”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17,612亩,占计划任务200,000亩的108.81%。其中:新增果树面积179,197亩、茶园面积10,511亩、中药材面积16,785亩、其它面积11,119亩。引进企业112家,参与县级平台公司7家,组建专业合作社105家,带动农户10879户(其中贫困户1048户);开展培训151期5655人次。如贵阳市城市低保补助资金项目救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家庭实现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保障城市低保对象达31031户51045人,支出城市低保补助资金34161.6万元,保障对象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最后一道安全网”的社会效应。

发展类项目聚焦城市发展的科技、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如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研发投入资助资金项目,通过对全市156家2018年有R&D研发经费投入的企业实施后补助等方式,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57.98亿元,比2017年增长率达21.9%;2019年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98.5%,比2018年增长两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37%,比上年度增长1.86个百分点;按照《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贵阳在78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创新能力指数排名第25名。如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兑现政策资金项目,直接补助和后续深度扶持间接补助微型企业3500户,提高企业平均纳税增长率达121%,带动就15734人,拉动民间投资26.4亿元(包含投资者),加快提高微型企业出生率、存活率和成长率,壮大一批发展前景好、行业分布均衡、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领军型微型企业,培育形成更多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力,全力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另外,2019年贵阳市财政局还完成了34个重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评价资金约45亿元,评价范围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以及政府投资基金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项目)等方面。

五、部门决算主要情况

从市级部门决算填报汇总情况来看,2019年,市级部门财政拨款(包含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下同)收入决算182.24亿元。市级部门决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208.65亿元。

从各市直部门执行年度部门预算的情况来看,年初预算执行率较低,预算资金使用进度较慢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全面绩效预算管理还有待加强。下一步,市财政局将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一方面督促指导各部门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到位度,加快项目预算的实施进度;另一方面结合财政收入情况,对财政资金拨付加强审核和统筹,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支出进度较慢的项目进行清理,按一定比例收回资金预算,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更急需财政资金的领域。

六、财政转移支付决算

2019年市本级对区(市、县)一般公共预算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决算数为903,811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一)地方税收返还

2019年市本级对区(市、县)税收返还决算数为231,180万元,为全面推开营改增和增值税五五分享改革后,根据市与区收入分享体制,从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省对市增值税税收返还基数中安排分配给各区的增值税“五五分享”税收返还。

(二)一般性转移支付

2019年市本级对区(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决算数为173,491万元,其中:

(1)结算补助决算数为11,122万元。

(2)基层公检法司转移支付决算数为6,108万元。

(3)固定数额补助(主要是历次财政体制改革中为保障各级财政既得利益给予的固定补助)决算数为81,103万元。

(4)公共安全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决算数为1,702万元。

(5)社会保障和就业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决算数为2,560万元。

(6)节能环保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决算数为118万元。

(7)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是根据各地特殊情况及要求各地完成特殊任务给予的补助,一般为一次性补助)决算数为70,778万元。

(三)专项转移支付

2019年市本级对区(市、县)专项转移支付决算数为499,140万元。

七、关于政府债务

2019年省财政厅下达贵阳市全市政府债务限额2279.0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405.97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873.09亿元)。市本级政府债务限额1062.9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13.31亿元,专项债务限额849.65亿元)。全市政府债务余额2188.8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378.62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810.23亿元)。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1009.5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99.52亿元,专项债务余额809.99亿元)。全市及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均未超过政府债务限额。

八、关于决算收入

2019年贵阳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7.26亿元中,税收收入317.38亿元,比上年下降0.77%;非税收入99.88亿元,比上年增长9.17%。税收收入占比为76.06%,继续保持了较好的质量。税收收入方面,受2019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影响,主体税种基本只能和上年持平,个人所得税受上年一次性收入规模较大影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他税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非税收入方面,增长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市本级按规定将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的教育和水利资金从基金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及市本级11亿元建安劳保费一次性非税收入入库。

落实好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和减税降费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市累计减少社会税费负担103.02亿元(其中:减少税收80亿元、减少社会保险费21.19亿元、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1.83亿元)。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20年的财政预算已经执行了近6个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各级财政收入减收明显,且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愈发的严峻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在国际上的不断扩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将继续加大,投资下行明显,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可能比年初预算出现较大幅度的减收。下半年,各级财税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支持和监督下,按照中央、省、市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认真贯彻“以收定支”原则,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加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力度,切实做到有保有压;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待新冠肺炎疫情及减税降费政策对财政收入影响情况相对明朗后,市财政局将按照保证财政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及时编制调整预算,并按程序报批。

附件1:

1、2019年贵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xls

2、2019年贵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xls

3、2019年贵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地区决算表.xls

4、2019年贵阳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xls

5、2019年贵阳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xls

6、2019年贵阳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决算表.xls

7、2019年贵阳市本级基本支出经济分类情况表.xls

8、2019年中央和省对贵阳市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情况表.xls

9、关于2019年中央和省对贵阳市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情况的说明.doc

10、2019年贵阳市本级对区(市、县)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补助分地区分项目情况表.xls

11、关于2019年贵阳市本级对区(市、县)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情况的说明.doc

12、2019年贵阳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xls

13、2019年贵阳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表.xls

14、2019年贵阳市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xls

15、2019年贵阳市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表.xls

16、2019年中央和省对贵阳市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支付情况表.xls

17、关于2019年中央和省对贵阳市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支付情况的说明.doc

18、2019年贵阳市本级对区(市、县)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支付补助分地区分项目情况表.xls

19、关于2019年贵阳市本级对区(市、县)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支付情况的说明.doc

20、2019年贵阳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决算表.xls

21、2019年贵阳市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决算表.xls

22、2019年贵阳市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决算表.xls

23、2019年贵阳市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决算表.xls

24、2019年贵阳市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总表.xls

25、2019年贵阳市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总表.xls

26、2019年贵阳市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决算表.xls

27、2019年贵阳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及限额表.xls

28、2019年贵阳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表.xls

附件2:

1、贵阳市民政局2019年度“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项目”支出自评报告.doc

2、贵阳市民政局2019年度“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项目绩效评价.xls

3、贵阳市社会救助局关于城市低保资金项目支出的自评报告.doc

4、城市低保资金 项目指标体系.xls

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二档(新农合)市级配套经费项目绩效评价自报告(自评报告).docx

6、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二档(新农合)市级配套经费项目绩效评价自评评分表.xls

7、贵阳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发展项目支出自评报告(2019).doc

8、2019年度贵阳市学前教育项目绩效评价(自评).xlsx

9、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更新两城区中央和人行护栏项目支出自评报告.doc

10、交管局更新两城区中央和人行护栏项目指标体系.xls

11、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贵阳市环境保护监测自动站建设、运行维护项目支出自评报告.doc

12、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贵阳市环境保护监测自动站建设、运行维护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xls

13、贵阳市智慧交通平台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doc

14、贵阳市智慧交通平台项目支持绩效考评表.xls

15、贵阳市2019年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docx

16、  贵阳市2019年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绩效评价评分表.xlsx

17、粮食风险基金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市粮食局).doc

18、项目指标体系(粮食风险基金).xls

19、贵阳市2019年度食品安全生产和流通环节监督抽检项目绩效评价报告.doc

20、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自评报告.docx

21、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3个20万”扶持微型企业发展项目支出自评报告.docx

22、贵阳市市场监管局“3个20万元”扶持微型企业项目指标体系(草拟稿)  (1).xls

23、吉利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doc

24、吉利项目指标体系.xls

25、惠民生鲜超市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市商务局).doc

26、项目指标体系-惠民生鲜超市建设.xls

27、贵阳市科技局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doc

28、市科技局项目指标体系.xls

说明:各年度因机构改革、机构预算级次变更等因素,预决算公开单位名称、名单根据规定相应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