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六盘水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全面推进“放管服”、政府采购改革要求,紧跟民营企业发展需求,依托“互联网+政府采购”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双驱动手段,持续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切实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职能,全面实现政府采购“降费减负”“一网通办”,迅速推动各项政府采购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见效,不断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有效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良好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和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一、依托“互联网+政府采购”方式,推动政府采购平台建设集聚。整合共享“互联网+政府采购”建设,以“四平台融合+两纬度拓展+一张网应用”方式,优化平台电子系统建设,发挥交易平台集聚效应。一是推动四个平台融合。通过升级交易平台、注册平台、信用平台和区块链平台系统建设,实现平台互联共享,数据无缝对接,信息实时调用。目前,所有项目均实现100%全程网办,保守估计,每年可在差旅费、交通费、食宿费、文件费等方面节约资金近亿元。二是推动两个纬度拓展。纵向与国家和省交易平台贯通,横向与省内各市(州)交易体系链接,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破除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区域壁垒。1-11月完成不见面开评标政府采购项目564个,交易金额28.95亿元,节约资金1.91亿元,节约率达6.2%。三是推动一张网应用。以“一张网”建设促进掌上办、一网办、轻松办,正式接入贵州标信通APP提供“指尖”应用,推进更高水平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的系统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平台之外无交易”,实现政采云、交易中心“一网通办”、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同比提升采购效率50%以上。
二、通过“业务网办+云端开标”手段,推动政府采购平台服务功能完善。探索便民利企解难题措施,破解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公开招标等各类项目,以“不见面开评标”形式,实现让市场主体少跑腿、不跑腿。同时,推行“三零服务”管理模式,减轻企业投标成本,降低疫情防控风险,提升政府采购质量,促进“系统+职能”实现政府采购平台功能提质。一是业务网办实现“零壁垒”。优化升级交易系统,推动移动端和PC端“双端并行”,通过“移动办”“指尖办”完成文件加密、电子签章、电子监督、交易证明书办理等环节业务,实现交易资料“无纸化”、交易数据“可视化”。1-11月,累计完成电子化交易项目564宗,占全口径交易比例达100%。二是云端开标实现“零跑腿”。通过网络加密技术推行“不见面”开标,在线解密投标报价、技术响应等商务数据,投标人在线参与开标。1-11月,累计完成“不见面”开标564次、交易金额28.95亿元。三是自动退还实现“零耽搁”。采取全流程线上自动清退方式推进交易保证金退还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24小时“全天候”服务,并建立闭环清退台账,及时跟踪清退情况。1-11月,政府采购累计退还保证金1218笔、2191.43万元,退还率达100%。
三、建立“三精服务+八优管理”制度,推动政府采购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将市场主体作为“贵人”,为项目入场交易全程提供“精准化、精简化、精确化”的服务,着力打造“贵人服务·热忱凉都”营商环境品牌。一是精准信息发布。规范信息发布,从项目入场公告公示等信息核验,到人工智能平台“开普云”,搜索查找对比各类交易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海量比对,人工智能自动核验,及时检查出错敏等信息,及时修正,规范信息发布,确保发布信息质量,做好项目源头管理可溯。1-11月,“全省一张网”信息直接链接人民政府网重点领域公开栏目-公共资源配置栏目4677条数据,其中政府采购2559条。二是精简交易流程。实施项目入场交易受理要件最大化“瘦身”,将概预算批复、代理项目组人员社保证明、资产评估报告等非法定或应由监督部门把关的入场受理要件一概取消、一律精简,取消入场登记前台核验、专家抽取项目经办人核验2个环节,交易证明书由“线下打印”转为“线上公示”,实现服务对象少跑腿和工作效率、服务满意度“双提升”,削减率达50%以上。三是精确档案留存。音视频全程留痕,及时监管场内代理机构行为,规范代理机构行为,全程留存项目交易最原始的音视频资料文件,确保项目交易痕迹可查。1-11月,累计存盘音视频约13TB。同时,采取首问负责、限时办结、金融减负、专班包保等措施,针对“四化”和重大民生项目,开通入场交易事前事中事后“全绿色通道”,采取不分节假日、双休日,不分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全天候”优先匹配人员、优先上门服务、优先登记受理、优先发布信息、优先安排场地、优先抽取专家、优先组织交易、优先后勤保障等“八优”综合措施,确保全过程服务不间断、不打烊,做到有呼必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保证“四化”和重大民生项目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四、创新“四合一监管+三零服务”模式,推动政府采购交易入场企业服务费用减负。认真推行“综合监管+行业监管+行风监督+平台见证”四合一监管模式,通过升级改造电子监管系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交易全过程进行监测分析。1-11月,监管部门在线监督达300余次,已入驻金融机构2家,累计开具金融产品1442单,释放企业资金7882.75万元。同时,优化便民利企措施,以“三零”服务模式降低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扩大联合体投标的应用范围,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提升入场交易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建设。一是投标参与“零门槛”。扩大联合体投标的应用范围,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全面清理设置或者变相设置企业规模、成立年限等倾向性、歧视性条款,提升入场交易服务质量。1-11月,中小企业中标项目398宗、占比70.57%。二是降费减负“零费用”。全面取消以任何形式向供应商收取采购文件费用,依托互联网开展“不见面”开标,实现中小企业参与投标零距离、零跑腿、零收费。三是优惠服务“零障碍”。对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的中小企业预留项目,引导代理机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专门面向中小企采购,对符合《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规定的小微企业报价扣除比例由6%—10%提高至10%—20%,用扣除后的价格参加评审,提升小微企业中标率,中小企业优惠政策落实率为100%。
五、建设“阳光+利民”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政府采购惠企服务措施优化。将助企措施服务理念融入每一项目,把服务质量融入交易各个环节,落实“阳光+便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应用体系。一是全天候保证金退还。通过“线上邮箱”和“线下邮寄”方式及时清旧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减环节、优流程及时、高效退还保证金,确保保证金提请当天退、马上退、依法阳光退。1-11月,全市政府采购退出投标保证金1218笔、金额2191.43万元。二是全要素一键式归档。从入场到退场,通过抓取网页、表格、文件、图片等信息,实现一键资料归档,达到一览无遗、一清二楚的效果,有效解决了传统介质耗损大、寿命短、查阅跟踪难等问题,实现去光盘、减硬盘,存云盘效果。据统计,每年大约可减少归档纸质文件1800份,减少刻录光盘1093份,节约归档文件制作费用200余万元、购买光盘资金1.02万元。三是全过程保姆式服务。设立业务咨询、受理、办理标准化窗口,推行“首问首办”“一次性告知”“一窗式”办理办结的工作模式,开通24小时业务服务专号,加装服务对象实时评价终端,确保项目受理渠道畅通,实施“马上就办”“限时办结”精准服务工程,为重大民生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采取事前承诺和容缺后补方式先行受理,确保公告发布“不过夜”、交易组织“不延误”,实现项目服务“零投诉”“零问责”的好态势。
六、用好“电子卖场+832销售”政府采购平台,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政策,用好政府采购电子卖场、脱贫地区832平台、政府采购倾斜政策,积极筹集资金,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和恢复发展。一是用好政府采购电子卖场,支持本地企业发展。加大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的宣传力度,邀请更多的企业入驻政府采购电子卖场,促进公平竞争,有效改善营商环境。截止目前 ,2023年全市入驻政府采购电子卖场本地商家322户,办理限额以上政府采购项目549个,采购申报金额183734.96万元,已完成采购项目527个,中标金额160537.82万元。二是用好脱贫地区832平台,支持农业企业发展。认真指导脱贫攻坚地区农业企业注册填报“832”平台,动员预算单位通过“832”平台注册申请平台账号,填报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预留份额,并按时间进度和平台预留份额加快执行进度,全面支持乡村振兴。1-11月,六盘水市“832销售平台”注册预算单位550家、入驻供应商140家,活跃供应商数78家;传商品总数2623件,可售商品总数933件;成交总额达8842.3万元。三是用好政府采购倾斜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求各预算单位精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足额预留采购限额标准以上项目给于中小微企业,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同时,适用招标投标法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采用综合评估法但未采用低价优先法计算价格分的,评标时应当在采用原报价进行评分的基础上增加其价格得分的 3%—5%作为其价格分。1-11月,全市政府采购完成交易项目527个,交易金额160656.35万元,其中:小微企业中标项项目285个、占比54.08%,交易金额96261.14万元、占比59.9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