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与国内外经济普遍下行等多重困难,六盘水市财政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明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积极落实国务院和省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注重精准、可持续,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聚焦工业、农业、商贸、科技等企业,强化财政投入保障精准纾困,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服务市场主体,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枝繁叶茂”的良好格局,为稳住经济大盘充电蓄能。
一是“财政激励”做强工业企业。按照《六盘水市工业倍增行动激励办法(试行)》,结合工业企业经济贡献情况,及时兑现工业倍增激励资金,鼓励工业企业推进生产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截至日前,已兑现激励资金3025万元,惠及工业企业183户。同时,坚持“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的发展方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中央煤层气开发利用等奖补资金,不断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截至日前,向上争取煤层气奖补资金2822万元、惠及企业65户,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资金442万元、惠及企业9户,充换电基础设施补助资金63.27万元、惠及企业4户。
二是“金融滴灌”做好农业企业。用好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政策利好,精准对接猕猴桃、刺梨等“凉都三宝”产业需求,推出“凉都农业产业贷”“刺梨e贷”等30余款特色金融产品,推进信用村户创建,提高信贷成功率,满足特色农业产业融资需求。截至日前,农发行六盘水分行发放“凉都三宝”产业贷款14.37亿元。同时,调整优化农业保险工作机制,将市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预算资金从2021年的6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实施脱贫地区费率优惠,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提升特色保险服务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截至日前,全市农业保险投入保费2597.55万元,提供风险保障额219828.54万元。
三是“云仓服务”做实商贸企业。积极推动电商供应链云仓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电子商务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提升电子商务配套服务功能,推动线上线下协同销售,让六盘水“小农户”与全国“大市场”有效对接,促进电子商务集聚发展。截至日前,获得省级电商供应链云仓服务体系建设资金90万元、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资金140万元。同时,修订《六盘水市市场监测体系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市场基础信息采集、市场分析和信息服务,增强市场应急监测反应能力。截至日前,拨付补助资金15.95万元,惠及企业46户。
四是“融资奖补”做精科创企业。用好国家和省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政策利好,向上争取专精特新专项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补短板”,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增强核心竞争力。目前,获得2021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户,其中5户被评为“小巨人”企业并获奖补资金300万元;2022年已推荐27户企业争取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同时,围绕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探索推进“科技银行”试点,构建“政银企”信贷融资新方式,重点支持“轻资产、无抵押、成长好”科技型企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有力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截至日前,累计发放“贷款29笔,金额11885万元、惠及企业 14家,受益企业年产值增加1.7亿元,增加利税总额增加3633万元。
五是“政银担企”做大中小企业。认真执行节能环保、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优化采购电子交易平台,取消现场投标报名和招标文件、交易服务、场地等费用,推动工程项目交易“无纸化”、招标流程“电子化”,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经测算,仅取消招标文件等费用,市场主体每年从中受益3000万元以上。同时,探索“政银担企”合作模式,搭建“政府—商会—银行—担保”等服务平台,畅通“政银企”合作交流渠道,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截至日前,新增“政银担442”及市县联保项目97笔、涉及金额4.52亿元。
六是“减税贴息”做优小微企业。向上争取留抵退税专项补助资金支持,用好中央留抵退税政策利好,强化对各地政策业务指导,确保留抵退税政策按既定时限惠及市场主体。截至日前,全市留抵退税20.18亿元,惠及企业1675户。同时向上争取就业补助资金1.77亿元,加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农民工创业平台、就业帮扶车间建设补助支持力度,开展以工代训、订单实训等,兑现稳岗返还补贴、职业技能培训等补贴,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促进稳岗就业。截至日前,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652万元、扶持小微企业7个、创业主体4161个;发放创业扶持补贴182.51万元,惠及创业主体141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